Search

為什麼會有人,利用民主反民主,利用自由反自由?為什麼會有那種整天打臉過去的自己的政治人物,就靠著煽動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為什麼會有人,利用民主反民主,利用自由反自由?為什麼會有那種整天打臉過去的自己的政治人物,就靠著煽動民粹情緒,依然能吸引網路聲量,甚至靠著不斷的「釋放善意-結盟-過河拆橋-背刺」,施政能力特別差,卻好像在民主政治中還能有一席之地?
 
為什麼科技進步了,連結與溝通更容易了,但社會卻變得更為分裂。甚至有些政治勢力,根本不是來講道理的,完全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,用欺騙和表演的方式獲取選票,只以自己的政治利益為考量,不管是內政或是外交,都不是他們的優先考量。
 
如果你曾經困惑於以上的問題,並因此感到焦慮,我蠻建議你讀這套《真理的史詩》,因為以上的問題,美國的民主歷史中都發生過,而且持續走到今天。
 
利用民主反民主,利用自由反自由,在美國就是波瀾壯闊的黑人民權與女權運動。運動本身波瀾壯闊,這就代表阻力也是同等的波瀾壯闊。藉由定義自由究竟是黑人的自由或者蓄奴的自由、藉由定義黑人可不可以算是「一個人」(知名的五分之三妥協)、女人是不是「人」,美國花了幾百年時間,才終於走到黑人跟女人都能自由安全投票的今天。
 
民粹型的政治人物,其實從第七位,也就是第 11 和 12 任美國總統安德魯·傑克遜 Andrew Jackson 樹立典型就開始了。之後有不少政治人物也善用了民眾很好用情緒操弄的特色,登上大位。
 
比較有意思的是,在美國歷史上,民粹力量曾被操弄到支持反動的超級保守派,也曾被操弄成支持社會改革的進步派,就看哪一方比較成功。
 
至於科技究竟能不能讓民主更完美,科技樂觀主義者總是認為可以,但以美國的民主史來說,似乎沒有那麼樂觀。不管是電報的發明、報紙的出現、低價報紙的普及、廣播的全面覆蓋、網際網路的大量連結,每一次的科技突破,都曾經讓科技樂觀主義者認為,美國終於要成為更一致的美國了,不同意見者更能彼此了解,不同立場更能彼此包容。
 
但,最後都失望了,美國人還是那麼多元、那麼多種意見、那麼多種利益、那麼多潛藏的衝突。彼此之間要做很多的政治交換跟妥協,過程也持續那麼紛擾。
 
也就是說,當我們走上民主自由這條路時,美國幾百年來的歷史,是很值得我們參考的。
 
- 真理的史詩 / 馬可孛羅文化


Tags:

About author
https://www.innovarad.tw/recent/
蔡依橙醫師的 Facebook 專頁 公益計畫: https://goo.gl/XmVEmJ 近期活動: https://goo.gl/SYpdZJ 文章整理: https://goo.gl/7yebsX
View all posts